前言
面向对象编程——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,简称OOP,是一种程序设计思想。OOP把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,一个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。
在Python中,所有数据类型都可以视为对象,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对象。自定义的对象数据类型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类(Class)的概念。
类和实例
面向对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类(Class)和实例(Instance)
以Student类为例,在Python中,定义类是通过class关键字:
1 | class Student(object): |
class后面紧接着是类名,即Student,类名通常是大写开头的单词,紧接着是(object),表示该类是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,继承的概念我们后面再讲,通常,如果没有合适的继承类,就使用object类,这是所有类最终都会继承的类。
定义好了Student类,就可以根据Student类创建出Student的实例,创建实例是通过类名+()实现的。
可以自由地给一个实例变量绑定属性,比如,给实例bart绑定一个name属性:
1 | bart.name = 'Bart Simpson' |
由于类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,因此,可以在创建实例的时候,把一些我们认为必须绑定的属性强制填写进去。通过定义一个特殊的init方法,在创建实例的时候,就把name,score等属性绑上去:
1 | class Student(object): |
注意到ini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永远是self,表示创建的实例本身,因此,在init方法内部,就可以把各种属性绑定到self,因为self就指向创建的实例本身。
有了init方法,在创建实例的时候,就不能传入空的参数了,必须传入与init方法匹配的参数,但self不需要传,Python解释器自己会把实例变量传进去:
1 | bart = Student('Bart Simpson', 59) |
和普通的函数相比,在类中定义的函数只有一点不同,就是第一个参数永远是实例变量self,并且,调用时,不用传递该参数。
访问限制
如果要让内部属性不被外部访问,可以把属性的名称前加上两个下划线,在Python中,实例的变量名如果以开头,就变成了一个私有变量(private),只有内部可以访问,外部不能访问:
1 | class Student(object): |
改完后,对于外部代码来说,没什么变动,但是已经无法从外部访问实例变量.name和实例变量.score了,有些类似于java的private。
这时我们想要访问它们,就需要getter/setter方法:
1 | class Student(object): |
注意:在Python中,变量名类似xxx的,也就是以双下划线开头,并且以双下划线结尾的,是特殊变量,特殊变量是可以直接访问的,不是private变量。
类属性
可以直接在class中定义属性,这种属性是类属性,归Student类所有:
1 | class Student(object): |
类属性,实例和类对象都可以访问,但是与Java不同的是,如果类属性和实例属性名称相同,实例属性优先级要更高:
1 | 给实例绑定name属性 |
main函数
1 | 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|
继承
比如,我们已经编写了一个名为Animal的class,有一个run()方法可以直接打印:
1 | class Animal(object): |
当我们需要编写Dog和Cat类时,就可以直接从Animal类继承:
1 | class Dog(Animal): |
多态
在Animal类定义一个函数:
1 | def run_twice(animal): |
当我们传入子类的实例时,run_twice()就打印出:
1 | run_twice(Animal()) |
这样新增一个子类,我们就没必要在子类中新增类似的函数。
注意,虽然方法的参数是animal,但只要传进去的实例中含有run方法,都会执行,这是python作为动态语言与java的不同点。